发展历程
“诚实守信 做受尊敬的上市公司”投资者保护行动系列宣传文章(八)
“诚实守信 做受尊敬的上市公司”投资者保护行动系列宣传文章(七)
“诚实守信 做受尊敬的上市公司”投资者保护行动系列宣传文章(六)
“诚实守信 做受尊敬的上市公司”投资者保护行动系列宣传文章(五)
“诚实守信 做受尊敬的上市公司”投资者保护行动系列宣传文章(四)
“诚实守信 做受尊敬的上市公司”投资者保护行动系列宣传文章(三)
“诚实守信 做受尊敬的上市公司”投资者保护行动系列宣传文章(二)
“诚实守信 做受尊敬的上市公司”投资者保护行动系列宣传文章(一)
“投资者保护明规则、识风险”案例—尊师重道有方法 勿以“内幕”报师恩
资产重组、资产注入、收购资产等上市公司的重大投资行为和重大财产处置决定,往往被资本市场解读为重大利好消息。不少投资者喜欢打听此类消息,认为依靠这些所谓的“内幕消息”炒股就可以获得巨额收益。但实际上,内幕交易不仅未必能够盈利,内幕交易本身更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。 曾被媒体称为“最忙独董”的某大学教授宋某,就在一起内幕交易中付出了巨大代价。他根据自己以前的学生陈某掌握的内幕信息买股票,不但没有赚钱,
山东辖区“投资者保护明规则、识风险”专项宣传活动正式启动
为深入贯彻落实依法全面从严监管要求,帮助投资者了解证券期货法规知识,提升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,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,近日,证监会决定启动以“投资者保护•明规则、识风险”为主题的专项宣传活动。 证券期货市场发展二十多年来,法律法规体系日益健全,市场规模逐渐扩大,产品种类日趋丰富。随着市场发展的深化,一些违法违规行为也不断暴露,近年来出现了不少新现象、新问题,使投资者难以辨别交易方式的合规性和复杂
山东证监局:三个案例告诉你内幕交易害人伤己
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,证券期货交易活动日趋活跃,泄露内幕信息、内幕交易等违法犯罪活动也呈现出易发多发的态势。在证券市场上,部分内幕信息知情人或受利益驱动,或迫于人情面子,或出于炫耀心理,或法律意识淡薄,甚至是无意泄露了内幕信息,结果不但使自己受到法律制裁,还害了自己的亲朋好友,最终后悔莫及。
案情简述:
案例一:满某某,时任A集团董事长,2013年,因业务合作关系知悉了B
“投资者保护 明规则、识风险”案例-打探消息没好处,炒股还需走正路
对于“内幕交易”,投资者早已不再陌生。内幕交易行为利用信息优势侵害投资者利益,破坏证券期货市场“三公”原则,践踏市场赖以生存的诚信基础,严重影响了市场秩序与市场参与者的投资信心,向来为投资者所痛恨。然而,却有一部分人怀着复杂心态,虽并非内幕信息知情人,却抵不住利益诱惑,想方设法窃取、骗取、打探内幕信息,妄图得到丰厚回报,终逃不过法律的制裁。 以齐某刺探内幕信息案件为例。当事人齐某是X投资有限公
“投资者保护.明规则、识风险”专项活动第二阶段正式启动
“投资者保护·明规则、识风险”案例——警惕“涨停板”中的陷阱
我国股票市场设有日内10%的涨跌幅限制,投资者通常将涨停解读为市场对该股的乐观预期。不法分子利用投资者“追涨”的心理,人为制造“涨停板”,吸引投资者跟风买入推高股价,一旦操纵者获利出逃,股价就会失去支撑,甚至出现持续暴跌,使追高买入的中小投资者成为“接盘侠”。 我们以唐某某为例,来看看涨停板操纵者的手法。他在三个交易日内即完成操纵“X”的“建仓-拉抬-出货”全流程,非法获利3634万元。 20
“投资者保护·明规则、识风险”案例——警惕“涨停板”中的陷阱
我国股票市场设有日内10%的涨跌幅限制,投资者通常将涨停解读为市场对该股的乐观预期。不法分子利用投资者“追涨”的心理,人为制造“涨停板”,吸引投资者跟风买入推高股价,一旦操纵者获利出逃,股价就会失去支撑,甚至出现持续暴跌,使追高买入的中小投资者成为“接盘侠”。 我们以唐某某为例,来看看涨停板操纵者的手法。他在三个交易日内即完成操纵“X”的“建仓-拉抬-出货”全流程,非法获利3634万元。 20
“投资者保护•明规则、识风险”案例—“尾市”拉升藏玄机 盲目追涨落陷阱
股市交易中,大家习惯把临近收盘前的交易时段称做“尾市”。由于收盘价具有指标意义,影响次日开盘走势,而且尾市交易相对清淡、时间期间短,影响股价需要的资金量较少,因此,尾市操纵成为常见的市场操纵手法之一。此类操纵手法具有很强的欺诈性和迷惑性,不明真相的投资者容易被尾盘快速拉升的股价走势吸引,误以为该股有强烈的上涨预期,从而盲目追高,殊不知,正好中了操纵者的圈套。 任某某即惯用此类手法。任某某长期从事
“投资者保护 明规则、识风险”案例-合约异动要看准 临近交割更小心
期货市场能够有效分散现货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,并能够通过公开透明的交易机制形成真实、合理的商品交易价格,在我国资本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期货市场实行保证金交易制度,能够调动少量资金进行较大价值的投资,具有“四两拨千金”特点,日益受到投资者的关注。近年来,一些不法分子逐渐将违法的触角深入到期货市场,利用投资者有追涨杀跌的心理,通过期货现货两个市场实施“花式”操纵,扭曲期货市场价格,将广大期货投资者
“投资者保护•明规则、识风险”案例-黑嘴“专家”莫轻信 小心荐股有套路
目前,不少财经频道都会在黄金时间段播出股票投资节目,邀请证券分析专家和观众交流股票投资技巧和经验,提醒投资者规避防范市场风险。股票投资节目本应是投资者教育的沃土,而证券咨询行业的个别不法分子,却利用投资者的信赖,推荐、炒作自己预先持有的股票,待不明真相的投资者买进后,自己在高位套现离场,从而使盲目跟风投资者在高位套牢。 朱某,2010年8月至2014年8月期间,担任某证券公司营业部经纪人,持有证
“投资者保护 明规则、识风险”案例—警惕上市公司"忽悠式信息披露"
在股票市场中,热门题材股票可能预示着公司未来具有潜在的发展前景和上升空间,往往容易受到广大投资者的大力追捧。许多上市公司也会通过业务转型、资产重组等方式拓展新的发展空间,挖掘更大发展潜力。然而,一些上市公司借助热门题材“吹泡泡”,通过披露不真实、不准确的信息夸大、渲染相关业务给公司带来的影响,误导投资者,引起投资者的跟风追捧。殊不知背后不过是虚无缥缈的愿景而已。
N公司就为投资者描绘了这样一幅
“投资者保护 明规则、识风险”案例---慎防上市公司动机不纯的“高送转”
作为备受市场关注的热点题材之一,“高送转”经常受到中小投资者的追捧。在A股市场上,有的上市公司选择在半年报、年报披露之前“慷慨”公告“10送20”,甚至“10送30”等“高送转”方案,借此大幅拉升股价,撩拨投资者的神经,把“高送转”异化成炒作题材或者配合大股东或内部人减持的“灵药”。 X公司就曾打出一套“‘高送转’+‘减持套现’+‘大额预亏’”的组合拳,引诱不知情的投资者为公司股价炒作和不当的“